為順應世界潮流及未來生物科學的發展趨勢,培育基礎及高級生命科學研發人才,臺灣大學自民國90年起由李嗣涔教務長推動成立生命科學院籌備委員會,並獲得教育部91年度『推動研究型大學整合計畫』支持,全力實施,歷經一年多的協商討論,於民國91年6月校務會議通過成立生命科學院,其中生命科學系及動物學研究所、植物學研究所、漁業科學研究所、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以及生態與演化學研究所一系五所的架構由動物系、植物系及漁業科學研究所三個單位共同改組成立;生化科技系則由生農學院劃出農化系之農製組,結合理學院生化科學所成立。91年9月經教育部核准,而於民國92年8月1日正式成立生命科學院。
引言
本學院包括大學部二系與七個研究所,二系為生命科學系和生化科技學系;生命科學系以生物學為基礎與主軸,而生化科技學系則從化學的門徑與角度,分別探索生命科學。此種規劃使本校之生命科學院深具豐富而且多元之特色。「生命科學系」由原歸屬於理學院的動物學系、植物學系與漁業科學研究所成員所組成;而此三單位的同仁亦重新整合為「動物學」、「植物科學」、「漁業科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以及「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等五個研究所;「生化科技學系」由理學院生化科學研究所與生農學院農業化學系農產製造組調整而成,並由此二單位同仁組成「微生物與生化學研究所」與「生化科學研究所」。目前七個研究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修業年限各為一至四年及二至七年。
在正式成立前半年,生命科學院便已擄獲全台年輕學子之青睞。報名甄試生命科學系與生化科技系的優秀學生合計逾1,800人。而報考本院各研究所的人數更比往年倍增;如報考生化科學研究所及分子生物與細胞學研究所的人數分別高達310與341人,錄取率只有10.3%與5.5%。
生命科學院首任院長為原動物學系林曜松教授,林院長長年致力於培育國內生態學人才及推動生態保育相關工作,曾任臺大動物學系主任,目前兼任「臺大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院揭牌典禮剪綵儀式。
特色
1.生命科學院專兼任教授逾百人,涵蓋學術研究範疇既深且廣,基礎與應用科學並重,傳統與現代生物科學兼備。
2.本院內設二系七所,系所完整且關係密切,追求系所之間的合作無間為本院特色之一。
學術研究
研究發展強調應用分子、細胞、生化、生物技術、功能性基因體、蛋白質體、基因工程、生物資訊學等技術與方法,探討動物、植物、微生物等之形態、生理、代謝、功能、遺傳、調控、老化、環境適應等基礎生命科學領域,並跨及部分應用領域,包括水生生物及以生物或動植物細胞培養為生產工具之產業。
如前所述,本院專兼任教員多達百人,涵蓋領域豐富而多元。七個研究所亦各具特色:生命領域有動、植物及微生物;自微觀之「分子細胞生物研究所」至巨觀的探討生命與地理環境互動之「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科學基礎理論及部分產業科技之研究兼容並蓄。
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館。
未來發展
1.大學部教學以培育廣泛生命科學領域基礎知識及堅實基礎科學背景之人才為主要目標。
2.研究所訓練以培育專精於生命科學各重要領域之高級研發人才為主要目標。
3.強調跨領域之合作、鼓勵院內師生組成研究團隊,配合彼此專長的發揮,以提昇研究水準,使本校生命科學領域成為支持國內生技產業發展之重鎮。
(本欄本期策劃:生命科學系李心予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