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鑑於科技人才乃先進國家提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指標,而我國於此方面人力仍嫌不足,陳校長特撰文指出形成原因及其解決之道,包括重點發展研究大學、建立多元跨領域學程、加強產學合作、落實終身教育以及鼓勵學生出國留學等五大方向。

臺大公共衛生學院大樓在歷經超過十年的規劃籌備,終於在2003年開工,期待隨著新大樓的竣工啟用,臺灣公共衛生教學研究成果亦能超越自我,臻於亞洲第一。

2003年上半年SARS風暴,不僅考驗臺灣公衛及醫療體系,更促使了「夢幻材料」-奈米材料的急速竄起,其中又以光觸媒產品最是熱門。呂宗昕教授及其研究室進一步研製高效能光觸媒,已卓有成果,此外,更積極嘗試將陶瓷薄膜應用於不同光電及電子元件,將可大幅提昇我國在相關產業之競爭力。

奈米科技已被視為第四波工業革命,不僅將衍生新世代的電子、光電、化工、材料、生醫等現代產業,對人類文化也勢必產生深遠影響,基於此,本刊將自3月號起開闢「奈米」專欄,由化工系呂宗昕教授主持,帶您探索超迷你空間。

陳汝勤教授從地球科學領域探討臺大近年在地質、大氣科學、地理環境、海洋等各方面之基礎與應用性研究,多與臺灣環境及環保議題密切相關,強調大學對促進社會發展之責無旁貸。

由本校資工系教授組成之「通訊與多媒體實驗室」從1991年成立迄今,無論在研究與實作、技術開發與移轉方面成效豐碩,不僅為國家培養許多優秀人才,其所研發而移轉之軟體系統更在世界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湯明哲教授於<產業競爭生態分析>一文,指出借用生態學觀念於產業競爭和企業策略之分析乃管理學上新的應用,值得多加探研。

職能治療學系從1970年復建醫學系職能治療組,到1992年獨立成系,一路走來艱辛的過程,請讓該系第一位教授謝清麟主任和薛漪平老師,為您娓娓道來。

張勝凱,化學系校友,1997年慨捐五千萬元給母校興建化學新館。這位長年旅居巴西的企業家,除了事業有成,對教育、宗教更有崇高的熱忱,而這些和他臺大四年的成長經驗密不可分。

旅居美國關島的臺大人早在2001年成立校友會,劉亨通秘書長寄來專文介紹,尤其花絮摘錄了校友間幽默風趣的對話,讀來令人莞爾。

甲狀腺疾病是臺灣常見疾病,除了正確診斷,注意攝取含碘食物和避免抽煙是十分重要的保健之道。詳情請看張天鈞教授<甲狀腺功能異常之預防及保健>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