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報告

148期編輯室報告

作者:林秀美

有別於過去3年限縮實體規模乃至完全線上方式,今年畢典恢復疫情前的舉辦方式。首度於任內舉行畢典,陳文章校長贈言應屆畢業生「揚帆待發、勇於追夢」,勉勵臺大人本著認真誠信、謙卑感恩的態度以及利他精神,進入社會,展開新階段的人生。

陳校長指出臺大的使命之一為培育有理念有堅持有創新有實踐的全方位人才,另一位陳校長則以過來人經驗分享臺灣校園民主的發展過程,若無民主與自由,大學就無法追求真理、發展知識,遑論培養整全的人。前校長陳維昭例舉如刑法100條、哲學系事件及大學法修法等,對臺大師生參與改革運動有一概略性回顧。

可知帝雉的祖先是在347萬年前來到臺灣?為什麼沉香木比黃金還貴?如何讓農民頭疼的東方果實蠅不再讓人頭疼?想知道自己未來是否罹癌、存活率多寡和如何選擇最佳治療方式?隨著人類壽命延長但腦部退化問題卡關的阿茲海默症何時可以有解方?這都是生物資訊學所關注的課題。生物資訊研究的方法結合了演算、統計、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通過基因演算、模型的建立和風險評估,加上AI加持,在生物醫學研究將佔有非常重要的關鍵地位,對於醫學、農業和生態都有廣泛的應用前景。請看本期研究專題,分別由盧子彬教授和陳倩瑜教授為您解答。

量子力學的概念起源於上個世紀,然量子科技的發展才正要展開,預期對人們的未來生活將帶來革命性的影響,比如量子金融,要讓瞬息萬變的金融業更快如光速進化。張慶瑞教授為您揭開量子金融霸權時代。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看似為人類帶來舒適美好的生活,但實際是?本校心理學系畢業的楊俐容發現,我們的兒童青少年心理有礙,特別是情緒行為問題,已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議題。由本刊編委、理學院副院長葉素玲規劃的「心理學與我」,邀請各在不同領域實踐心理學所學專家共同探討。本期為楊俐容老師分享其20多年來所發展出來的社會情緒教育方案。

隨著COVID-19疫情而來的通膨似乎難以消解。專長於經濟學的楊雅惠教授本期透過數據讓我們看懂國與國,貧與富,生產與消費,借與貸關係的消長和對立。花亦芬教授則從工業革命對工藝藝術的衝擊,讓我們看見其所牽動的文化運動和市民革命,對人類社會發展影響深遠。

前臺大醫院院長戴東原教授於5月16日離世,享壽84歲。戴院長為糖尿病權威,也是老人醫學的開山始祖,退休後出任仁濟醫院長,照護貧病弱勢,醫者仁心,獲醫療奉獻獎,臺大於2022年頒授傑出校友。請看侯勝茂教授記述師生緣,從中看見臺灣醫者典型在夙昔。

臺灣的四癌防治實施多年卓有成效,程劭儀醫師分享臺大癌症篩檢中心的拯救生命希望工程。

臺大校友總會首位民間企業家會長郭敏能校友,於上任後即致力於串聯各地校友會辦理聯誼活動,要為校友會注入活力。且看郭會長談他以跑的速度來推動的校友會發展藍圖。

李弘祺教授以「素書」的追本溯源來闡明他對於追求知識或說智慧的理解。不論是宗教信仰,或只是書信,或真是一本帝王書的神書,代表的是一種超越學問的真理。這正是臺大所自許要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