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報告

147期編輯室報告

作者:林秀美

在殖民地時期成立的第一所大學,經政權遞嬗,秉著學術自由,持續造就臺灣最優秀的人才,百年龍頭學府迄今屹立不搖。我們之所以驕傲,是因為臺大的師生校友各在其位,為國家社會的進步、為全人類福祉奉獻己力。在迎向百年的路上,陳文章校長提出「邁向下個臺大百年榮耀」,臺大要超越自己,成為真正引領世界的偉大學府。請看陳校長的分享,具體而微的校務發展策略。


臺灣的民主發展有目共睹,特別是在極權環伺的亞洲地區更顯得突出,然而從性別平等的角度來看,有實有虛,請看黃長玲教授從政治代表性的分析。臺灣是全球34個同婚合法化的國家之一,過去幾年一度激起社會對立的議題,激情過後,實質為何?陳昭如教授從權力關係解析。她問:我們想要甚麼樣的平等?顯然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人類會走向甚麼樣的未來?智慧化科技的發達的確優化了生活品質,但過去褐色經濟的一味攫取資源所造成的破壞則讓地球環境每況愈下,氣候急遽變遷和導致更多自然災難即是一例。在全球共識以淨零排碳來挽回頹勢之際,周桂田教授從系統性風險來評估臺灣,期勉我們要以達成不可能任務的決心追求改變,並鼓勵年輕人多批判,在逆境中找答案和努力的目標。
 

醫療科技的進步也讓人類壽命延長,包括惡性腫瘤慢性病化。從19世紀初確認巴金森氏症迄今,在致病原因和治療方法都有突破性進展,惟面對老化帶來更多的患者,有賴更多精準醫療研究以為因應,請看林靜嫻教授的研究成果分享。
 

在臺北帝大成立兩年後即1930年赴任的加藤浩教授,因是在霧社事件發生後不久抵臺,進入太魯閣地區原住民部落時,仍深刻感受到當年政治肅穆的氣氛,他也是戰後為羅宗洛校長留任的日籍教授,作為見證人,回憶羅校長為讓臺大正常運作所做的努力。
 

日前有朋友來電詢問,她的孩子可以唸臺大,要選哪個系將來好找工作?Nimma一家四口都是臺大人,而她很早就察覺到尊重孩子獨立性的重要,陪伴閱讀,養成孩子獨立思考,有好奇心,能為自己的人生做決定。請看淯鈴執筆分享臺大人的故事。
 

醫學系1992年畢業這一班,在三十重聚時,合力募款捐贈醫學院一架平台鋼琴以及用於改善醫學院圖書館,並舉行紀念音樂會。請看李勃興校友撰文記述這一段美事由來。
 

花亦芬教授記述Sisi,一位生長在19世紀,有新時代思維的女性,嫁入保守的維也納宮廷,雖然無法公開表達時局的看法,而是將之寫在日記和詩作裡以流傳後世,就像她所崇敬的德國文豪海涅,其作品之所以感人即在於他對人的存在、對社會和政治改革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