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向臺大百年專題

台化會

作者:原文/倉岡藤一(昭和9年化學科) 翻譯/吳智琪

「台化會」最初是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後來的工業研究所)、專賣局南門工廠以及臺北帝大的化學學科相關人員,簇擁著加福均三老師於昭和22年(1947)5月在駿河台日本化學學會會議室發跡。但老師卻於23年6月2日突然離世,同年9月由池田鐵作、平泉貞吉兩位為首的相關人員,於新宿「高野」舉行加福均三老師的追悼會,並在每年6月2日老師的忌日舉行會議,也將此會的名稱改為「台化會」。之後從44年起增加為每年舉行2次的忘年會。

圖1:加福均三教授。(圖取自成功大學「臺灣化工史料館」網頁https://www.che.ncku.edu.tw/historicalgallery2/index.php?option=module&lang=cht&task=pageinfo&id=131&index=17)

 

最初的會員有池田鐵作(工研所所長)、松野吉松(臺北帝國大學化學第一講座教授)、加藤亮、庄野信司、小倉豐二郎、緒方隆、鹽見賢吾(以上為工研所),內藤力、竹田祥三郎(以上為南門工場)等幾位。

圖2: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簡稱中央研究所,隸屬於臺灣總督府,為臺灣日治時期對各項產業及衛生進行研究、調查和試驗的機關。1921年(大正10年)8月2日以敕令第362號公布「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官制」,改制為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分為農業、林業、工業、衛生部及庶務課。中央研究所廳舍建築建於1907年至1909年,由臺灣總督府營繕課的小野木孝治設計,屬於法國文藝復興風格,現已不存。(文取自維基百科;圖作者:勝山吉作,取自中央研究院發佈於《開放博物館》)

 

爾後40年,志願者在加福均三老師的忌日掃墓後,以池田鐵作老師為中心,愉快暢談與已故老師有關的回憶或在臺灣時的工作甘苦談。52年3月18日池田鐵作老師逝世後,改以野副鐵男老師為中心舉行直到現在。

舉行會議的地點直到昭和42年都在文京區的「松田」、「菊村」等地,自43年起,轉往新宿的「玄海別館」,59年12月起於四谷「瓢」舉行。

最近隨著會員們的年紀高齡化,下述多位前輩已離世。紀錄省略敬稱,順序不分先後:松野吉松、小倉豐二郎、桂重雄、鹽見賢吾、羽室亨、池田滿作、瀨邊惠鎧、緒方隆、仲本幸保、竹田祥三郎、平泉貞吉、庄野信司。

現今的會員如下述16位。省略敬稱,順序不分先後:野副鐵男、加藤亮、內藤力、霜三雄、岡野一郎、富永一郎、加福竹一郎(二代)、辻保、山下武夫、田崎敏行(二代)、小倉昭彥(二代)、小林直美、小林啓助、池上典男、倉岡藤一。相關人員還在42年出版了加福均三老師的「回憶錄」。

臺灣是個與日本本土完全相異的南方自然科學的寶庫,在臺灣歸為日本領土後,台化會的前輩們為臺灣建構以及發展化學領域和化學工業,對現在臺灣在化學技術的發展有相當的貢獻。

在這當中,加福均三老師自明治末年到昭和12年,為臺灣化學及化學技術盡心盡力,不僅是臺灣化學界也是日本化學界的大恩師。

加福均三老師在明治18年作為加福喜一郎的第三個兒子於東京築地出生,歷經開成中學、第一高等學校,於明治42年(1909)於東京帝國大學理學部化學科畢業,至藏前高工任教,明治44年調職到臺灣總督府研究所,於此開始他正式的研究生涯。加福均三老師起初以防治臺灣特有的白蟻為目的,研究藍色樟腦油,之後跨出萜烯化學研究的第一步。大正6年(1917),當大日本人造肥料株式會社在高雄興建阿摩尼亞的碳酸鹽工廠,在當時的民政長官的期望之下完成這個企劃,同時作為高雄街長(譯者註:街為日治時期行政劃分單位),對新興高雄的建設貢獻諸多心力。大正11年東京帝大針對萜烯化學研究授予理學博士學位。翌年即昭和12年加福均三老師轉任中央研究所工業部長,致力於發展臺灣的化學工業,另一方面為樟腦、食鹽等專賣事業的籌備與擴大組織,兼任專賣局的工作。爾後,在老師的創新與池田鐵作博士等人的共同努力之下,完成了中央研究所樟腦、樟腦油的利用研究,專賣局在南門工場設置了在當時世界上仍罕見的樟腦油連續蒸餾裝置。昭和2年為合成樟腦相關調查,前往歐美各國出差,又勘察了美國天然瓦斯的利用狀況,展開臺灣天然瓦斯與石油的相關研究調查,創立了新竹天然瓦斯研究所。

圖3:臺灣總督府專賣局附屬南門工場。出自《臺灣の專賣事業》,昭和5年刊行(1930),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藏。

 

昭和3年,於創立臺北帝國大學時,作為創立準備委員參與計畫,昭和4年大學開辦時,兼任教授擔任理農學部化學科有機化學的講座教授。昭和6年憑藉多年來在化學界耕耘的成果,被授予櫻井化學賞。

昭和9年就任工業化學會臺灣技術學會分部長,為臺灣工業建設成立了臺灣技術協會,對臺灣科學技術的振興有相當大的貢獻。

昭和12年辭任中央研究所,擔任關東應用化學研究所所長,努力幫助多方關聯事業的發展,但於戰後昭和21年辭去所長。之後擔任日本化學會會長,以及財團法人民生科學協會綜合研究所所長,於各方面進行技術指導。惟於昭和23年時以64歲壯齡驟然逝去,令我國化學工業界感到悲痛惋惜。

圖4:池田鐵作承繼加福均三教授在中央研究所樟腦專賣事務的職務。圖為其探討樟腦業對於臺灣工業發展的影響文章。

 

承接的池田鐵作老師作為前述加福老師的最有力的心腹,讓南門工場成為世界上最優秀的連續蒸餾塔,又施行合成樟腦的中間工業試驗。於此之後就任工業研究所所長,在戰爭期間為臺灣化學工業四處斡旋。池田鐵作老師亦是臺北帝大化學科講師,負責萜烯化學或觸媒化學的講座課程與研究。戰後,擔任資生堂研究所所長,活躍於香料及化妝品界。池田鐵作老師鼎力支持「台化會」,直到昭和52年離世前都十分熱衷與活躍。

還有多位為臺灣的樟腦、樟腦油等精油化學貢獻的學者們,如野副鐵男教授的研究中值得關注的臺灣檜木精油成分研究,發現了被命名為的檜木醇的新化合物,及定義了此化合物擁有特殊的七元環結構分子式。爾後,發展出類萜(Terpenoid,萜烯的衍生物)化學研究並獲得舉世化學學界極高認可,而野副鐵男也因此成為諾貝爾獎的候選者,於昭和33年獲日本頒授文化勳章。類萜化學是從臺北帝大開始,於東北大學延續了50年潛心研究的成果。

圖5:專賣局樟腦工廠。出自《臺灣寫真帖》。臺北:臺灣總督府官房文書課發行,1908年。典藏者: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取自中央研究院發佈於《開放博物館》。

 

根據野副鐵男教授的學生們所述,臺大化學科同學的化友會及東北大學化學科同學的七友會,每年在學界都圍繞著教授夫婦共同舉辦聚會。(本文譯自《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創立六十年記念》,1988。譯者吳智琪,臺大圖書資訊研究所畢業,現任職於技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