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會訊電子版限定>參訪淡水殼牌倉庫古蹟

文、圖/周玲惠(經濟系畢業)

2023年5月12日參加新北市台大校友會舉辦的「淡水文化園區」之旅。

淡水來了N次,從來不知道淡水有一原屬英商「殼牌石油公司」的文化園區。

1862年(同治元年)淡水海關正式開市,成為北臺灣第一大港,據說佔全臺貿易量六成以上,當時淡水以茶、煤、樟腦為出口大宗。

1894年(清光緒20年),當時著名茶葉外銷洋行英商「嘉士洋行」范嘉士(Francis Cass)向滬尾外鼻仔頭居民紀化三,以2千4百銀元及「永遠出租田園山埔地段」的名義,永久承租約一甲的土地,並將此合約於國際認證。

「嘉士洋行」在此興建倉庫,經營茶葉貿易。

1878年英商「殼牌公司」創辦人馬可仕.薩姆爾兄弟,與「嘉士洋行」等合作,引進煤油外銷遠東地區。1897年殼牌公司買下「嘉士洋行」倉庫並增建兩座倉庫及三座油槽。

二次大戰期間,臺灣總督府認定殼牌倉庫隸屬敵對的同盟國國家,便強制徵收。

1944年(昭和19年)10月12日,美軍轟炸台灣北部,倉庫油槽中彈起火,歷經三天三夜才被撲滅,這即是淡水人口耳相傳的「火燒臭油棧」。

目前只剩下一處殘缺的遺址,殼牌倉庫仍是台灣少見的古老油槽遺蹟,至此,殼牌倉庫逐漸沒落,僅做備用倉儲。

區內倉庫大小不等均建於1897-1902年,磚塊為來自當時最著名黃東茂建立的磚廠。

二尺厚磚牆做為內部隔間承重牆,磚材為閩南扁平方磚。窗台、門框架使用泉州隴石(花崗岩)打造,窗台於屋內側有向內對開的傳統木製門與木門栓,外側有厚實的鐵窗。

屋頂架構承載使用當時西式建築中偏好的大跨距木桁架、樑下加有石板柱頭的方形磚柱承重,非常堅實和典雅。

1901年「殼牌公司」於區內鋪設鐵軌,臺鐵亞細亞支線,接通淡水線的鐵軌,透過鐵路淡水線,成為其全球業務的一環,大規模經營臺灣的煤油買賣。

興築淡水捷運時,原要拆除所有倉庫,經淡水地區人士的爭取保存才得以倖存。

「殼牌公司」原有鐵路亦僅存一小段老鐵道,顯得更加珍貴。

民國後老倉庫還給「殼牌公司」,但因英政府後來承認中國政權,土地權的轉移中途停止,自此開始的三十餘年間,「殼牌公司」母公司-英商亞細亞火油公司與國有財產局一直在作土地產權的纏訟。

該油庫及倉庫已無很大用途,2000年「殼牌公司」將其捐贈給新北市「淡水文化基金會」,幫助淡水推展當地藝文活動。

淡水文化基金會接手後,以7年的時間完成古蹟修復工程,於2011年11月正式以「淡水文化園區」對外開放參觀。

園區內設有「殼牌故事館」,常設展出倉庫歷史、發展與沿革。該園區現在也是「淡水社區大學」所在地,同時不定期舉辦各項藝文展演活動,對於活化淡水的文創發展與國際文化交流有相當大的貢獻。

淡水殼牌故事館一行,認識殼牌,世界第二大石油公司,曾經在臺灣發展留下的足跡,緬懷淡水開港通商的黃金時代之重要歷史建物,見證滄海桑田,世事多變。

淡水港開商賈來,
石油樟腦茶偕煤。
鼻頭土地永租訂,
嘉士洋行高段開。
鐵道築興油管展,
殼牌倉庫油儲推。
保存古蹟藝文創,
歷史緬懷滄海台。

(上平聲十灰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