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報告

大學是通才教育,重點不在所謂的一技之長。臺大近年展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程變革,主打跨領域、彈性學制、校外學習等,期建立臺大模式,與國內各大學共同促進臺灣高等教育的討論和創新。請看王泓仁教務長談未來大學在臺大與在臺灣。

AI隨著輝達如旋風般席捲臺灣,頓時讓所有人都關心起AI會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但其實,還有一樣,產官學界競相投入研發,被視為改變世界的科技革命,那就是量子科學,也默默地在我們的生活中發酵。本期邀請物理學系王喬萱教授分享她的研究──光在量子模擬、量子計算和量子通訊方面應用所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為什麼我們能站在地球上?是因為有重力,這應該是常識。但重力是甚麼?甚麼又是量子重力學?還有重力學裡超夯的超弦理論(9個維度的空間)。請讓黃宇廷教授帶您走進重力的歷史廊道通向未來。

媒體報導,有八成以上的人擔心工作被AI取代。張慶瑞教授以"FOOM"(Fear Of Obsoleted Mankind)來形容人們對量子AI威脅的憂慮。量子AI能提高算力並解決耗能的問題,也因此世界各國和企業無不傾力搶進。於此同時,張教授提醒科技終究是為了人類幸福而存在,是新文明或末世?端在一念之間。請看<潘朵拉魔盒打開了?>。

善用科技造福民生。在超大型IC和半導體記憶體測試研究卓有聲譽的吳誠文教授,緣於對棒球的熱愛,另一個專業就是致力以科技提升運動產業,進而形成動靜皆宜的健康文化,促進國民健康,帶來健康產業,邁向健康臺灣。

數據分析無所不在,已不僅止於商業用途。然而若資料取捨有偏頗,則結果不但讓人對事實產生錯誤理解,甚至做出錯誤決策。不可不慎。請看孔令傑教授解析「倖存者偏誤」及其來源典故。

林冠吟教授以婦女罹癌康復後的後遺症尿失禁為例,強調透過物理治療,積極復健,必能重新擁抱生活,同時也讓讀者了解物理治療是全方位的身心療法。

進入高齡社會,除了健康,資產規劃也是有品質的老年生活必須面對的法律課題。本期胡珮琪律師介紹了贈與、遺囑、保險和信託等幾種方案,供您參考。

你的臺大學生證還在嗎?那是你的青春證明!校史館同仁吳鑫餘先生從該館所徵集的學生證相關證件,比較不同年代型制上的差異,一窺時代的變化。

在臺大校總區周邊有很多新舊書店和平價商店,然「溫羅汀」一詞出現不過是晚近幾年。大學城是文人聚居還是激發年輕人創意的地方,請看李弘祺教授帶我們神遊臺灣、日本和歐洲乃至百年前中國。

2024「迎向臺大百年」專題定位為臺北帝大理農學部拾遺補闕。本期透過化學科學生倉剛藤一記述的加福均三教授行誼,讓我們能對有機化學講座創始元老有一些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