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紀事

憶臺大時光

作者:薛亞聖

自臺大畢業四十多年,忽然接到公共衛生學院的一紙邀約,要我為《臺大校友雙月刊》寫一篇在臺大時的生活紀事與校友們分享,使我不預期的重溫了當年舊夢。回想民國63年(1974)10月,頂著剛從台中成功嶺大專集訓完所理的小平頭,在醉月湖畔的綜合體育館參加一整天的新生訓練,正式成為臺大的新鮮人 。


按照大學聯考的分數和填志願順序,我被分發到農學院森林系經營組。第一年的臺大生活,除了新鮮還是新鮮,什麽都新鮮。例如,不必再隔週理髮接受服裝儀容檢查,何時理頭髮隨自己;不必再週一到五全天上課,有課才去,還可翹課無人查堂;許多課程是用厚重的英文教科書授課…等,若再加上到行政大樓福利社吃有名的茶葉蛋、喝臺大農場新鮮香濃的牛奶…,和開始當家教、參加大小舞會、交異性朋友…,新鮮事多到說不完。


對臺大印象特別深刻的,首先,是校園好大好美。校園之大,有時為了能在下課短短10分鐘內從一個教室趕到另一教室上課,有的同學還得騎自行車才來得及。更不用說除了位於羅斯福路的校總區,尚有法學院、醫學院等其他校區。農學院還另有多處實驗林地(例如著名的溪頭),試驗農(牧)場,附設獸醫醫院等,醫學院有附設醫院(臺大醫院)。而校園之美,我喜歡漫步在寬廣筆直的椰林大道,欣賞兩旁各色杜鵑花開,傾聽傅鐘鐘聲幽揚:或駐足欣賞四季晨昏晴雨時的醉月湖,或覓得傅園無人一角靜坐沉思,往往留連忘返。得天獨厚的豐富資源,提供了臺大人極佳的物質條件和諸多美麗的記憶。


其次,是良師益友,全校比比皆是。因這一點對我人生的影響甚大,我會在後面的段落中另加陳述。還有,則是自由的學風。還記得教我中華民國憲法的老師正是日後被阿扁尊為國師的李鴻禧教授,他的言論完全顛覆當時的主流論述。無論誰對誰錯,他的出現使我深深體會和了解自由學風的重要。有了不同的聲音,真理才能越辯越明。我衷心感佩歷任校長們為維護臺大學術自由所作的各種奮鬥與努力,給了我這麼好的學習環境。


在森林系打混了一年,發現自己還是喜愛生活於人群中更甚於與山林為伍。幸好在臺大,轉系也很自由。於是第二年,我來到了醫學院剛成立第三年的公共衛生學系報到。由於公衛系大三開始細分為兩組(環境衛生和衛生行政),各組有各自的必修課,還有先後順序,而大四下學期為校外機構全天實習,不能修課。因此,大二時我既得補修完大一公衛系系必修,又需修大二的系必修。可想而知,大二時不但重回從早到晚上課的日子,有時還得奔波於校總區和醫學院間,好不忙碌,但也豐富愉快。


臺大之所以會是全臺第一學府,人的因素很重要。學生都是來自各方,經聯考千百挑一的人中之龍、人中之鳳。當時公衛系的課程幾乎涵蓋了醫學院各科系的課目,所以,除了醫學系和牙醫學系以外,我和醫學院所有其他學系的同學都分別一起上過課。跟這麼多不同科系的優秀學子一起修課做實驗,從同學身上學到的比老師的還多。同時,也讓我清楚看見人上有人,天外有天,無可自滿。


師資的優異因篇幅所限,我只能略舉兩位公衛系的老師。第一位是被公認為臺灣公衛之父的陳拱北教授。他學識淵博,對臺灣的公共衛生有巨大貢獻,且為人誠懇謙遜,極富親和力,同學們都暱稱他KP。我只在“公共衛生導論”課裡上過他的課,但永遠記得他的名言:「從事公共衛生工作是為了增進社會群體的健康而服務,別想賺到大錢!這是我對每一屆公衛系同學都會講的一句話」。有道是「室雅何需大,花香不在多」,若是意義深重,一句足夠。好在經大二這年修過了醫學院不同科系的課程,發現自己對促進人的健康比治療病痛更感興趣,轉系真是轉對了!


第二位則是我的啟蒙恩師韓揆教授。他是臺灣現代醫院管理先驅之一,對臺灣醫管學術與實務都有重要建樹和影響。也是在公衛導論課時,被韓老師一席生動精彩的演講吸引而對醫管產生了興趣。大三時又修了他的醫管專論,得到更多啟發。同時,幸運地和兩位日後也是臺灣公衛界重量級人物的同學為一組,三人合作無間完成了一份設計醫院的期末報告,使我不但後來選擇以醫院管理和健康經濟為職志,並交到兩位義結金蘭的摯友。


意外的,大三下學期我和另一位從護理系轉來,同為轉系生的同學被全班推選為班代(大三下、大四上),共同負責籌辦在升大四前的暑假為期七天的環島畢業旅行。在我倆共同努力奔走和全班大力配合下,幾乎全部參加,還引來了幾位低一屆的學妹。由於這是公衛系第一次由學生主辦大規模又長時間的校外活動,系主任特別商請吳宗賢教授一路照顧。平日吳老師不苟言笑有點嚴肅,但幾天下來,發現他有如孩童般的純真可愛,遇到突發狀況即時給我們關鍵指引,大家打成一片,全程都玩得好開心。連一位平常很少來上課的同學都說,臺大四年,環島畢業旅行最回味。


民國67年(1978)暑假畢業後隨即入伍服義務役。 69年自軍中退伍,歷經一連串的因緣際會,竟有幸和我很欽佩的一位同班好友一起追隨韓老師,回到當初我出生時的臺大醫院工作,繼續接受臺大的教導與薰陶。韓老師當時是公衛系老師兼臺大醫院總務室主任。他是嚴師,還記得我寫的第一份公文被他改得體無完膚,退回重寫了六、七次。在總務室期間,學到了他是如何改進對醫院人、事、錢的管理。過了一年,臺灣第一個公立醫院的企劃管理室在他手上成立,他又帶著我、我的同窗好友,和其他幾位同事轉到企劃室,一起展開劃時代的臺大醫學中心整建計畫,把當時老舊的醫學院和醫院逐步拆掉,建造成為最現代化的醫學中心複合體。整建過程中還要保持醫學院和醫院都正常運作。可以想見,整建的各項工作既千頭萬緒又環環相扣。歷時10年,能如期在預算內順利完成,擔任整建執行秘書的韓老師是整個計畫的靈魂。我每天跟隨在韓老師身邊工作,收穫和成長之大是無法描述的。


其實學校所教的只是專業的入門知識,進入社會後才能進一步的磨練和學會更重要的做人處世。韓老師也是慈父,會利用各種機會教我人情世故和如何待人接物。即便如此,我仍不夠謹慎的犯過諸多大小錯誤,不但深感懊悔,有時更難免心酸。縱然人生不能重來,有韓老師為我心頭的一盞明燈,我更會記取教訓,努力未來。


回首來時歸路,過往種種,都成今我。但無論走到世界何處工作、生活,我始終認為自己是臺大人。(本篇策畫/公衛學系郭柏秀教授)

薛亞聖小檔案
臺大公共衛生學士、美國密西根大學醫院管理碩士、應用經濟碩士、哲學博士(健康經濟學)。專任執教於臺大公衛學院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兼任臺大醫院整建會組長、秘書室主任、企劃管理室主任,及臺灣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副執行長。退休移居澳洲,任教於墨爾本大學公衛學院衛生政策中心,主授健康經濟學,目前任榮譽高級研究員。
薛博士在臺灣時曾協助改革教學醫院及醫學中心評鑑標準,提升病人安全,及參與健保和醫療照顧品質的政策制定。他在澳洲的經濟評估研究包括提升原住民視力健康照顧,試行由社區藥師監控病人心血管疾病,早期給予脊髓受傷病人復健,擴大孕婦淋病感染篩檢,增進中風、洗腎病人照顧者的心理衛生等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