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家沙龍

職場與家庭的領導與管理

作者:廖苑如

我大學畢業之後,就馬上面臨長達三年的震撼教育。
 
  因為,畢業後馬上找到工作,三個月後因為原主管離職,透過她的推薦,我就突然成了12人部門的小主管。畢業半年就跟臺大商學系的男友結婚,在半年後就懷孕成了準媽媽。所以,我當太太、媳婦、媽媽、員工、主管的五種「新角色」,都是共同進行式…。可能因為如此,為了簡單、快速、有效的掌握自己的生活,很快的,我很自然的把工作上那一套用在家裡。
 
  有人會說怎麼可能?職場講績效,家庭講愛,可以兼容並蓄?我覺得不違和。因為人都是一樣的,都需要被肯定、被支持、被尊重。才能形成最佳的互動關係。就我的例子從結果來看,的確如此。
 
  現在的我,依照我的期待在順利52歲退休,中間還經歷先生是台商偽單親的14年,還有先生尿毒症洗腎患腎的過程。現在我跟先生是最親密的家人跟朋友,跟二個優秀的兒子也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好了!現在跟大家分享我是怎麼用公司那一套,用在家庭上的。
 
首先做好心理建設:沒有100分的人生,分清楚輕重和比重
 
  沒有完美的工作,也沒有完美的家庭。放在人身上也是,先生、婆婆、孩子、老闆、同事、廠商,每個人都有他們的優缺點。包括我自己。所以,不要期待職家平衡、面面俱到,而是選擇輕重比重。我的作法是,職場上工作職掌項目很多,但是績效會有比重差異。為了高效率,一定是先設定優先順位,然後設定比重和分數,自然就開始知所輕重,知道時間如何分派。比如:你是員工福利委員,熱心公益人緣超好,但是外務太多部門工作常常無法準時完成,對老闆來說,你就不是一個好員工。
 
  比照辦理,我也設定了自己的順位。依序是我自己,然後先生、孩子、娘家媽媽、下屬、老闆、朋友。這是需要判斷決策時候,我設的優先順序,沒有對錯,只有選擇。之後,當事件發生,我的決策和時間分配,就會依照這個排序,而有差異。
 
  這也是價值觀的一環,我常常跟下屬講,我們的理念是「服務至上」,所以,雖然客戶資料變更只提出職業轉換時,要想到同時詢問:郵寄地址是否是公司?需要一起變更嗎?電話也需要變更嗎?這些額外的動作,表面上花時間、降低效率,但是這就是我們必須堅持的信念。
 
  所以,當你的認知自己是最重要的,那麼做任何決定和行動時,要先安頓好自己,確認這是自己的選擇,也能夠承受的後面的結果,而不是配合或委屈自己。比如說換工作,我先生永遠有意見,永遠覺得一動不如一靜,工作穩定才能照顧家庭。但是我知道我喜歡工作,工作氛圍好會讓我更有能量,也會把自信和開心的感受帶回家庭。所以,我會堅持自己的判斷,也證實每一次的堅持,都讓自己更認識自己。
 
第二是心思分配:區分「緊急與重要」的差異
 
  我退休前在保健食品企業跟全省250家診所合作,做了幾萬張問卷,發現成人有一題答「YES」的超過六成,就是:「常常感到疲倦」。看來時間永遠都是不夠的,既然如此,就不能夠瞎忙。以前工作會將自己負責的任務作區隔,比較容易分辨輕重緩急,就是四大象限:又緊急又重要,緊急不重要,重要不緊急,不緊急不重要。家庭和親子生活,你自己也可以這樣分類:
 
分類   舉例 處理方式
又緊急又重要 生病或意外 當然趕快處理
緊急不重要 忘記帶課本、晚餐來不及準備                     放過自己、讓家人學習承擔支持
重要不緊急 房間太亂、交了壞朋友、養成壞習慣 需要長期溝通陪伴、機會教育
不緊急不重要 孩子跟朋友一起剪了怪髮型 放下吧!不處理不會有大傷害或大後遺症
 
第三是時間分配:要有方法
 
  知道了作人的輕重比重和順位、也知道緊急重要的分配,接下來就是怎麼做時間分配了。
 
  一是「單一事件」,就直接記在行事曆,如聚餐、會議。作法舉例:回家要記得順便去超市買衛生紙、孩子生病要記得打電話回家關心、這類即時的提醒。
 
  二是帶狀或需要規劃期的事件,就Memo提醒,如新企劃案、BP、家庭年度旅遊。作法是用不同顏色的Memo提醒:因為在工作時頭腦最清楚,所以我會將公司和私人的待辦事項,一項用一張Memo紙寫好,依照需要完成的時間,逐一貼在電腦邊.完成了就撕下,順手貼在一本專用記事本內,以便以後要查閱也容易。Memo顏色工作跟私人的不同,緊急和重要也不同,這樣直接分類更清楚。
 
  三是跟家人、同事的溝通,高效率,專心是王道:公私分離,不要一心二用。讓同事和主管理解,也用事實證實,我會做好高品質高效率完成工作,但是不要在下班後或假日找我,因為我會呈現放空狀態,也可能不會接到電話。讓先生和孩子理解,離開公司之後我就專心在家庭,但是請盡量不要在上班時間找我,因為我可能會態度不好、或無法接電話。作法:工作上我總是透過會議,開誠佈公讓同事參與討論,來建立共識,尤其是新的要求、限制。比如有人常遲到造成其他人的影響,怎麼規範?有人作不到該怎麼處理?家庭我也會如此,透過每週一次的早餐聚會,除了聊聊最近動態之外,我也會提出家務的分工、零用錢的增減、家族旅遊安排分工等,討論之後作成紀錄,貼在冰箱上。
 
第四是權力分配:信任、尊重與授權
 
  孩子也是人,跟員工一樣,需要引導、鼓勵與授權,才能自制進而自動自發。沒有完美的人,人的優缺點是一體兩面,反應快動作快,感覺很聰明,但另一面可能比較粗心比較自我;講話慢反應慢的人,可能觀察力很強、配合性好、做事清楚又仔細。在工作上我帶人,從來不覺得要培養全方位的人才,而是在團隊中互補:「發揮強項、管理弱項」。一個很會做報表但是不擅言詞的人,即使上十次不同老師的簡報課,也不會變成名嘴講師,但是他還是可以晉升當主管,在專業上帶領團隊。一個在講台上可以風靡所有聽眾的訓練主管,企劃案寫出來就是零零落落,上十次企劃課程也很難達到到六十分水準。所以,「因材施教、因人授權」很重要。孩子也是,即使是一樣的父母生的,先天的氣質也不一樣,需要不同的引導。我的作法:
 
(1)用力鼓勵好表現、讓孩子知道父母看到了他的用心。如兒子出門時主動詢問有沒有垃圾要丟時,立馬謝謝他的體貼。兒子說陪同學抽煙被教官追著跑時,認同他沒有跟著抽煙,但不評論他的朋友。兒子每年生日時,寫信謝謝他這一年對我的體諒,還有我看到了他哪些成長。
 
(2)一起設立規則,尊重結論,也信任孩子。如兒子念幼兒園時,能勇敢不哭看完牙醫,就當一日國王,我跟哥哥當侍從,他可以決定晚餐吃什麼、零食買什麼。國高中與孩子一起討論一週需要多少零用錢,不過問怎麼用。孩子國中時與他們有共識要考上公立學校,設定在班上的最低排名,成績若達成就不過問平常考和時間安排。
 
(3)轉達別人對他的肯定。如跟哥哥說,弟弟說他同學都很崇拜他,羨慕他有一個好哥哥。跟弟弟說,哥哥說弟弟很厲害,又會念書又會玩,女生緣很好。跟兒子說,奶奶說我運氣很好,兒子都願意聽我的話;爸爸每次聽到別人罵自己孩子時,都會說我兒子很棒、很會自我管理、都不用大人操心。
 
結語
  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相處模式,如何經營,其實自己最清楚。只要用心想方法,開始嘗試,持續去做,相信有智慧的臺大人,都能夠創造出最適合自己的圓滿家庭。
 
廖苑如小檔案
臺大73年度中文系校友。曾任夜間部代聯會主席、系代表。
曾任職臺灣四大外商壽險公司B2B銀行保險主管職位,52歲以執行副總階退休,最高帶領團隊500人;精通通路經營/多元行銷/人員選用育留、策略企畫及客服。
先生是1990年代第一批前進中國拚經濟的台商。在剛成家、立業的人生混沌時期,夫妻分隔兩地各自努力。育有二子,已從嗷嗷待哺到獨立自主皆任職國內外上市公司的優秀青年。
兼顧職涯發展的同時,長期身兼父母職、照料兩邊家庭,對工作生活平衡、配偶、親子、婆媳關係的覺察、處境和領悟,也許可以給有相似議題者一些啟發。
近期歡喜的事:常跟兒子你來我往講超過一小時的電話;家庭群組Po文兒子總是參與秒回;常跟先生與93歲的媽媽一起小渡假;在社會企業擔任志工得到當事人的貼心回饋。